AI抗疫如何显担当?医渡云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解谜

2021-06-09


黄海之滨,灵山湾畔。近日,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拉开帷幕,医渡云合伙人、CEO张实受邀参加创新促进健康—财新分论坛,与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组委会副主任罗晓芹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研究员代涛,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卫生系统和卫生安全协调员乔建荣等,一起发言,并探讨AI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与思考,助推智慧健康事业发展。


“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”


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,大家对数字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日益提高。根据WHO数据,截止今年6月初,新冠肺炎患者已累计确诊170747372 ,死亡3555726,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。


随着数字的加大和增多,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要求大幅提高。罗晓芹认为,以数字技术赋能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重要趋势,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,更是催生了很多数字医疗产品,提升了防疫和医疗效率,为健康行业数字化变革按下了快进键。谈到重要性,乔建荣表示,利用数字技术力量对于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至关重要。未来的健康服务趋势必须是以人为本的,围绕全生命周期的整合性服务。


在现实应用中,除了变革,代涛介绍,在满足医疗服务、满足疫情的防护中,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,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,技术产品、技术升级和产品落地不断加大。Gartner2021全球CEO调查报告显示,数字化转型成为高优先级的战略业务,受访者称AI为未来几年对行业影响“最大的技术”。


疫情成果的背后,包括无数AI人的努力和奋斗,这其中就包括医渡云——日以继夜,争分夺秒,逆行向前。


为生命“抢”时间 逆行万水千山


张实介绍,新冠疫情发生后,医渡云几乎走遍了疫情发生的城市,包括武汉、北京、宁波、济南、青岛、石家庄,还有现在的深圳和广州等,建立城市防疫平台 ,助力社会活动、经济发展与疫情防管治的动态平衡。


2020年的2月底,医渡云在接到支援武汉抗疫的命令时,助力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管理智能平台第一期成功上线,为武汉搭建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,基于这个平台,进行人员风险追踪、多场景预警、症候群监测、多渠道联防联控,该平台能够为传染病的早期精准防控提供有力支持。


2020年6月11日,当1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突现,打破了北京连续56天无新增病例的平静之后,医渡云迅速参与到北京疫情防控的工作中。医渡云与北京CDC工作人员共同梳理流调报告,竭尽所能缩短分析调查周期,控制疫情蔓延,并通过构建AI模拟仿真模型,预测疫情发展走势,助力北京开展疫情防控上的精准施政。


这样的例子,在医渡云的解决方案中不胜枚举。


根深叶茂的技术 发挥有智慧的战斗力


医渡云在实践中的叶茂果丰,来源于扎根深。医渡云的“根”在其自主研发的“医疗大脑”YiduCore。这个“医疗大脑”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及应用开发能力,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字化、智慧化的公共卫生动态监管与智能分析研判模式,建立了让使用者“耳聪目明”的“城市免疫平台”,促进“防管治”的有机结合,助力进行密接人员的追踪服务,多场景监测预测,病情分析流调等,立体构筑城市免疫防线。


张实介绍,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公卫防疫,可计算数据是构建有效AI模型与知识图谱的基础。当我们根据授权,将大量的医疗知识进行标准化与结构化、实现更好的数据质控时,医疗AI可应用的场景,对临床与公共卫生领域、新药研发、健康保险、健康管理等更广泛的医疗健康场景,都会给与益处。

 

对此,在对话中,财新传媒科技新闻部副主任包志明评价成果时表示,医疗人工智能预测在疫情场景下发挥了巨大价值。


张实对此表示肯定,她介绍,医渡云的使命是,使价值导向的精准医疗惠及每一个人,与全人类共同愿景——实现“人人享有健康”不谋而合。“ 在未来,我们将持续探索‘医疗+人工智能’的无限可能,让医疗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可及。”张实说。

本文为原创内容,仅供知识分享之目的,若存在侵权行为或疏漏,请与本平台联系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,需征得本平台同意且注明来源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