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CHITEC医渡云发布科研“加速器” 以3种协同形式带来全场景多中心研究解决方案
2021-07-13
“十四五规划”提出国家加大科技创新规划,将建设医疗大数据技术平台作为临床医学中心重要的考核指标。如何面对质效双高的医学研发需求?答案迫在眉睫。2021年7月10日,在2021(16th)中国卫生信息技术/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交流大会暨软硬件与健康医疗产品展览会(2021CHITEC)上,医渡云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闫峻博士发布新产品——多中心医学研究解决方案——科研加速器,利用人工智能优势,助力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、促进临床转化、普惠患者。
可信创新
医渡云突破临床科研场景应用多重挑战
然而要想充分转换数据知识、带来价值,还需要解决很多难题,包括数据溯源、数据质量差、缺标准、缺协同、缺工具和缺转化等问题。这是数据应用场景中的一大挑战。除了数据来源的多种数据库系统架构不同,传输与技术标准也缺乏统一性,还需要精准定位到目标研究对象。从临床研究视角来看,数据只有真实可信,研究结论才值得去泛化,这也是数据应用场景面临的另一个挑战。
为了让研究成果更有普及性和高效性,医渡云带来一套兼具3种协同形式的多中心医学研究全场景解决方案,来实现支撑临床科研的高质量产出。
医渡云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闫峻博士
3种协同形式带来全场景解决方案
标准既定,协同需行。从应用上看,医渡云在专病库的基础上为多中心研究提供3种协同形式。
集中式:如在紧密型医联体组织中,为了兼具全面性和高扩展性,医渡云协助医疗机构建设集中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平台,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数据治理,助力医疗机构实现跨院多中心的数据统一治理、患者EMPI互通,从而供临床专家进行多中心数据研究与分析。
分布式:如在松散型医联体中,侧重于多中心的平等性,在多方安全计算协议下,医渡云协助医疗机构建设多方安全计算平台,在“数据不出院”的前提下,仅展现出统计结果,实现“数据可用不可见”,并以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参考,进行临床研究可行性分析及机器学习建模,使各个参与中心可以自主加入或退出到多中心研究网络中。
SaaS模式:当在一个具体的项目,如前瞻或回顾性研究时,可以通过轻量、易用、可靠的,SaaS化部署的多中心科研协作平台进行协作,即不需要额外的硬件与实施,经过项目授权,即可启用。医渡云协助医疗机构在平台内置多种预设的疾病模型,并且集成随访功能和严格的数据质控提醒,使科研工作在线即可发起。
闫峻博士表示,“医渡云多中心医学研究解决方案,让原来临床医生放在数据整理上的时间被充分解放出来,用在临床诊疗研究、真实世界研究、药械临床试验、临床技术推广、疾病防控研究等场景上,让使用者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。”
简单看 直接用 方便用
在专题演讲中,医渡云科研业务高级产品总监刘水清指出,当数据从“看不过来”到“简单看,直接用,方便用”,科研便可以以数据智能驱动、具有更高证据等级的科研网络,为从医院、研发相关企业到病人的一体化诊疗和研究提供更高效的路径。借助更丰富的医学落地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医疗网络,帮助医学专家把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沉淀到模型上,促进高效优质研究成果更快产出,不断提升行业数据治理标准,产生依托于人工智能平台开展临床医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洞见。
医渡云科研业务高级产品总监刘水清
在富有科技感的医渡云展台,一个个AI助力的场景实践被多名技术和业务专家依次生动地展示呈现出来,如医渡云在区域数据治理、城市防疫、智慧科研等方向上的独特优势和技术,这些专业分享吸引了众多行业人士前来观看和交流。
参展期间,多位领导来到医渡云展台亲切视察,给予肯定和鼓励。闫峻博士在给领导展示时表示,“医渡云相关技术和产品未来一定可以让多中心科研的效率大大提升,产出更多高质量医学科研成果,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。”
闫峻博士(右一)向巡馆领导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(左一),
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(左二)介绍产品
本文为原创内容,仅供知识分享之目的,若存在侵权行为或疏漏,请与本平台联系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,需征得本平台同意且注明来源转载。